“寻找年味 传承文化”亲子互动小组案例:在传统文化交流中增进亲子关系——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一、小组背景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很多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社工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崔寨街道辖区儿童有传统文化学习需求,但缺乏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社工以春节习俗探寻为小组核心,以亲子合作为小组活动形式,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指导,开展“寻找年味 传承文化”亲子互动小组。小组通过分享年味故事、制作春节相关手工工艺品等内容,让辖区儿童及其家长一起探寻年味,学习传统节日习俗背后所赋予的中华民族文化意义,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春节。该小组由10名儿童及其家长组成,小组活动共5节,每节2小时,活动于每周六上午开展。
二、小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搭建亲子合作互动平台,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二)分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2.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理论依据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指出,个体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交往是一种相互关联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个体获得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正式支持是指社会正式组织给予的支持,非正式支持则是指来自亲友、邻里等人际互助网络的支持,这两类支持都能够帮助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个体的生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与协助,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生命过程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干预个体的社会网络,可以改变其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本期“寻找年味,传承文化”亲子互动小组以春节习俗为载体,为辖区儿童及其家庭搭建亲子互动平台,通过亲子合作参与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支持,在传统习俗文化的探寻中帮助儿童建立家庭支持网络,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小组过程
(一)小组计划表
(二)小组发展状况
1、前期筹备工作
社工结合辖区内儿童及其家庭的特点与需求,确定小组主题并撰写、定稿小组计划书,发布小组成员招募通知、筛选小组成员,进行物资准备、场地布置等相关事宜,小组前期筹备情况良好。
2、小组发展进程
(1)小组初期
社工运用破冰游戏“你划我猜”,有效消除成员间的隔阂与拘谨,促进彼此关系发展,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小组氛围。随后,社工引导组员制定小组规则并签订契约,通过提问方式促使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紧接着,以茶话会形式,通过春节相关知识讲述与引导分享,深化了小组成员对春节习俗的理解,从而引出并强调了本期小组的活动主题。
(2)小组中期
在小组中期阶段,社工引领组员共同探索并制作春节花灯与年画。通过深入研究春节习俗文化,使组员深刻领悟到我国传统习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与责任感。亲子合作的手工制作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家长们重温了童年时光,强化了亲子关系。在此期间,社工在组员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鼓励他们在闲暇之余,投身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个人力量。总的来说,随着活动的深入,组员们逐渐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3)小组后期
在小组进入后期阶段时,组员之间已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同时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亦有所增进。在此背景下,社工引领孩子们与家长们共同参与围巾编织活动,此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让家长们深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社工的支持和引导下,组员们愿意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并将亲手制作的围巾作品赠予社区内的特殊家庭,让特殊人群也感受到新春的暖意。
(4)小组末期
在小组最后阶段,社工以衍纸画制作的形式为本期小组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们不仅学会了新的技能,也加深并巩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愉快的氛围中,社工处理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组员及家长一一道别。
五、评估方法
(一)过程评估
1、小组形式
本次小组活动通过知识讲解、交流分享以及手工合作的有机结合,使组员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对传统习俗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激发了身为华夏民族的自豪感。在手工合作环节,团队成员协同共进,提升了彼此的默契度,同时也拉近了亲子关系。
2、组员表现
活动在初始阶段,组员表现出一定的拘谨,互动环节中鲜有主动发言者。然而,总体上,组员均能积极配合社工的活动安排。随着破冰游戏的展开,组员逐渐熟悉彼此,交流愈发频繁,后续活动表现逐渐改善。组员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组员逐渐建立了信任和默契,在沟通分享环节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团队凝聚力不断提升;其次,组员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并实现成长,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组员在探索春节习俗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社工自评
在本次小组中,社工秉持着“助人自助”的观念,在活动中强调组员亲自动手,注重培养组员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始终尊重组员,与组员沟通时运用了尊重、专注倾听、积极回应和鼓励等技巧,及时给予组员正向反馈,时刻关注组员的表现,确保每一名组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
(二)结果评估
1、组员满意度评估
在最后一节小组活动中,社工向组员分发了活动意见反馈表。经过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发现组员对整体活动评价较高。在活动场地方面,组员表示非常满意,并认为场地布置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在活动时间上,考虑到学生的上课时间,所有活动均安排在周末;在活动内容方面,大部分组员表示满意,但有2位组员认为围巾编织难度较大,希望降低活动难度。在社工满意度方面,组员对社工的工作表示认可并表达感谢。
2、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在本期小组活动中,我们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小组的成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结果显示,小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活动,组员们对春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他们还学会了制作花灯、年画和编织围巾等技能,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亲子协作的过程中,大家学会了相互沟通、协作共赢,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亲子关系得到了加深,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家长们也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学会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六、专业反思
在本次小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传统文化,还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家庭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家庭凝聚力。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在与孩子们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崔寨街道社工站将持续开展各类活动,让更多的家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社区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崔寨街道社工站将不断努力,认真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活动方案,提升活动质量,致力于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通过亲子互动,增进与孩子的沟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