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同理心的知与行

发布者:章丘区双山街道社工站                   点击数:838                   发布时间: 2023-05-26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道德与政治实践,蕴含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深入理解,蕴含了其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作为一名社工,在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最不可避免的就是与人沟通,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在个案服务中与个案进行沟通。沟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听,二是说。倾听对方的话语,不仅仅是听进去,我们还需要懂得在其中寻找信息,感受情绪,挖掘对方的需求,所以“倾听”二字里有“倾”,意指倾向对方,就是“同理心”。同理心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一部分,既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道德关怀,也呈现出了他们对社会结构与历史的反思,可以作为道德与政治实践的缩影。在思想层面上,社会工作同理心与儒家、道家思想具有相似之处,如孔子所讲的“恕”的思想与老子所讲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理念。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同理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

一、知“社会工作同理心”。从认识层面看社会工作同理心,首先应明确的是,人的认识与社会实践是具有依赖关系的,一切的知识都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技术皆是如此,由此,社会工作对同理心的认识与社会工作实践具有依赖关系。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同理心这个概念由empathy翻译而来,也译为“共情”“移情”等。罗杰斯对同理心的理解对社会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被社会工作领域广泛采纳。罗杰斯认为社会工作者需要想象他们正在经历服务对象的世界,好像他们是那个人一样,定义中的“好像”两字也暗含了社会工作者在同理时应注意的界限。在社会工作中,同理心通常被简单化地描述为一种感知、体验、理解、回应他人想法或情绪的行为,一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验他人感受的能力。

二、行“社会工作同理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从实践层面来看社会工作同理心,我们对社会工作同理心的认识源于西方的间接经验。在“行同理”层面,社会工作是需要理论指导的社会工作者目前对同理心的认识倘若不用在实践中,便是无对象的理论认识。社会工作同理心的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便是盲目的同理,盲目的社今工作服务,结果便使得社会工作丧失了专业性。与同理心水平低的社会工作者相比。同理心水平高的社会工作者在沟通过程中开放性问题与反思更多,具体表现在好奇心、展示理解、关注情感三个方面。

三、知行合一“社会工作同理心”。同理心作为社会工作中的一种互动技能或特质,如何恰当地运用不仅仅在于服务对象,更重要的在于社会工作者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反思。

作者:双山街道社工站张雨珂


发文单位 : 济南市幸福益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