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实务+理论——陪伴式督导的沉浸式体验
社工站建设第二年随着终期评估的结束也迎来来到了尾声,接下来为更好地迎接社工站“提升年”,为第三年的项目任务书撰写打好基础,明晰社工站下一步工作方向,解决社工在实务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中大槐树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邀请济南大学杨汇泉老师来到社工站开展实地督导工作。
杨汇泉老师作为社工站督导老师陪伴我们从项目组转型、社工站一点一滴的建设,迄今为止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在社工站发展遇到卡点的时候,仅仅通过看书学习、搜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学习通常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只有知行合一并付诸行动才可以。
因此,本月,社工站4月督导,杨老师就通过“知”理论知识讨论;“行”实务操作指导,为社工站开展了一堂“知行合一”的沉浸式督导。
“知”——社工站开展困境群体走访工作时的身份介入问题
督导伊始,社工站站长向督导老师汇报近期社工站工作开展情况,并就社工站下一步工作安排及社工遇到的困惑向杨老师进行请教。杨老师重点就新一期项目任务书调研的困境人群走访与需求更新进行了讨论。杨老师提出:社工在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为帮助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更加深入、稳定的信任关系,杨老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针对不同类别群体分类施策。
在新一期项目任务书撰写前调研中,要将调研的人群进行分类,根据各社区的基础情况以及各类群体的特点,针对该社区重点服务版块以及发展方向将不同群体分开走访,分类建立电子档案,有助于社工站发挥精准需求对接平台作用,做到精准施策。
第二,政策文件要作为入户工具。
调研不管是单纯的收集需求,更重要的是在走访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于困境人群,社工在走访前务必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掌握各类人群政策帮扶的条件、标准等内容,做到熟记于心。知晓政策,才能在走访时获取更多的信任。
(督导老师对“一米阳光”三折页提出修改建议)
“行”——困境人群走访实务操作指导
之前的督导通常是集中督导,社工提出问题,督导老师负责解答,对于实务操作没有进行过督导。本次督导恰逢社工站遇到服务对象邻里矛盾调解的临时事件,因此杨老师参与到本次实务工作中。在入户调解中督导老师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多以观察为主,实地查看社工站在于服务对象沟通过程中的话术、情绪以及运用的专业手法是否符合当下情景。并且在入户结束后对社工进行了反馈。
沉浸式体验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人们通过沉浸式体验通常可以获得更深的了解和心得体会。本次的“沉浸式督导”更是带领社工从简单的“纸上谈兵”到深入实践。杨老师实地观察社工日常工作状态比简单的描述来的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督导老师也能提出更加独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图片、文字编辑:张靖苑